馬上就是中秋節了,我們又可以放假休息了。但在香港,中秋節的假期並非是中秋節當日,而是被安排在「中秋節翌日」,也就是中秋的第二日。若中秋節適逢週六,中秋節翌日為週日,則需將中秋節後第二日訂為補假。那麼,為什麼香港的中秋節當日不放假,而是這樣放假呢?
香港中秋放假安排的原因
關於香港中秋節的放假規定要追溯到1962年,港英政府根據《國際勞工公約》來制定勞工假期,當時制定的就是中秋節當天。
然而5年後,香港爆發了一系列工人運動,港英政府開始害怕了,於是就多「聽取勞工界的意見」。經過調查他們發現,原來華人過中秋的活動都在晚上,所以在1968年2月的檢討修訂中,就將中秋節的假期變更到中秋節翌日了。
為了配合中秋夜活動,不少單位會提前下班,高校晚上的課程也會取消,大家就有了充分的時間去準備晚上的節目。而舞龍舞獅的社團和中秋燈會則會一連好幾日都舉辦活動,煞是好看!
在香港的中秋節,一般重要的活動會等到月亮升起才開始。屆時,人們就要拜月、上供,而月餅、水果、點心等貢品要到半夜才會撤下了。有的人可能不喜歡在家裏拜月,就會去沙田提花燈、去大坑追火龍,也會去維多利亞公園參與綵燈會。
香港是一個十分重視中國傳統文化的地方,這樣的放假安排讓更多香港人過上一個完美的中秋夜,闔家團圓,一同賞月。然後第二日睡個懶覺,不用擔心早起沒有精神上班上學。
所以,中秋節翌日放假,更符合中秋傳統文化的屬性。
香港假期更為人性化
除了中秋節和春節的時間安排,整個香港的放假文化跟內地都有不小差異。
其中最明顯的一點便是「假期多而短」。從總數上來說,香港每年的公眾假期比內地多6天,共17日。受到中西文化交融的影響,香港假期除了中國傳統節日,例如元旦、農曆新年(農曆年初一、二、三)、清明節、勞動節、端午節、中秋節翌日、重陽節之外,還包含一些西方的節日:耶穌受難節、復活節、聖誕節、佛誕日等節日,當然,還有國慶和香港回歸紀念日。
有這麼多假期分佈在每個月裏,就會給人一種更為直觀的感受:一個假期還沒過完多久,下一個又來了。這樣人們就有充足的休息時間,能夠更好地得到休息,勞逸結合,更為人性化。雖然內地的假期有時候連放7天,會讓人鬆懈身心,但香港的假期安排不會出現放完假之後,就需要僱員連上8天班這種讓人崩潰的情況。
香港是否有長假可放呢?
香港假期的另一個特點就是不「拼假」,意思就是假期如果在星期二就不會移到星期一,除非某個假期跟周末重疊,或者兩個假期剛好在同一天,便會選擇性後移。
之前的文章我們也提及過,如果農曆年初一、二、三其中一天為星期日,政府會列農曆年初四為補假;若中秋節翌日為星期日則把星期一作為補假。
如果法定假日當天本來就是僱員的休息日,僱主應在翌日補放一天休息日。(例如一般休息日為星期日的全職僱員,假如法定假日為星期日,僱主則需要在星期一補假。) 香港的長假具有「碰巧性」,2015年的清明節便是個非常好的例子:
2015年4月5日清明節,正好是在星期日,所以香港特區政府就將清明節假期順延至4月6日。而4月6日本來就是復活節假期,所以復活節假期也因清明節的順延而後移至4月7日。這樣再加上4月3日、4日的耶穌受難節和4月5日的星期日,一共就可以放假5天了!雖然不比在內地可以有7天小長假,但是在香港也是相對比較長的假期了,重點是不需要補班!
最後,祝大家中秋節快樂,闔家幸福!